一、 研究背景
习主席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致信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根据党中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依法治教,实现基础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部署,2015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了“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这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首次正式提出这一重要时代命题,拉开了全国学校品质提升的序幕。信息化条件下,师生可以平等获取信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了教育的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学校品质提升迎来了新的机遇。
推进“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互联网+时代学校环境、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组织等八个方面的变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增强学校办学特色,提升试验学校办学品质,打造现代教育新生态。具体目标有六个方面:
(1)研究互联网+时代学校品质提升内涵与发展路径,引导学校做好学校品质发展的长远规划。
(2)通过互联网+教育的变革,强化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3)推进信息技术融合于学校主流教育业务,建立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办学品质的能力体系。
(4)转变学校信息化发展模式,以应用为核心驱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5)大学-政府-学校协同,培养一批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
项目整体实施框架如下图所示:
三、研究内容
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学校日常业务中全面应用,实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推进学校转型升级,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涵养现代教育新生态,研究的基本内容框架将围绕环境、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管理、教研、学校组织等学校办学的核心环节,在借鉴与学习世界范围内的成功案例基础上,建设一批试点试验区,组织一批学校,研修并实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这些核心业务带来的变革与转型,探索家长、家庭以及社会利用互联网+对学校教育能发挥的作用,通过技术破解教育难题,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办学品质提升。
项目基本工作模式是:提出理念框架与工作方案—>区域内组织学校学习、培训—>区域内组织学校进行初选—>学校组织团队到高校进行专题培训—>学校提供课题实施方案与研究工作开展计划—>课题专家对方案进行评选、修订完善—>学校实施研究计划,课题专家定期到校开展指导—>区域性的交流与研讨—>组织到外地参观交流—>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检查评估—>子课题研究结题验收,总结优秀典型案例,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互联网+”促进学校品质提升试验研究包含项目启动、达成共识,项目推进、全面提升以及项目升华、实现创新三个阶段的内容。
这三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如图所示:
为了加强对试验学校的指导力度,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本项目将在教育部基础一司的指导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组成联合的总项目组,在课题指导层面,项目组的组建和指导模式如下图所示,总课题组负责试验区域内的项目的总体设计和指导,同时建立教学指导小组、技术支持小组、教师培训小组、联络小组来分别负责教学辅导、技术服务、教师培训和沟通联络。
为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提升信息技能,项目组通过与一线教师的交流,根据他们的需要组织建设用于远程在线研修的学习元网络平台(lcell.bnu.edu.cn),并随时通过学习元为教师推送相关理论培训、进行网络协同教研、提交并修改教学设计等。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面对不断推进的信息化大背景和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要求,探索“互联网+”对我国整体中小学的学校品质提升,增强东、中、西部中小学之间的互动,“中国互联网+教育”将充分发挥联盟优势,拟开展基于“互联网+促进学习品质提升试验研究”子项目课题申请。
申请流程
点击链接下载申请表格
申请书下载链接
子项目审核通过后颁发立项证书
学校自主开展研究 联盟在线支持
终期结题审核
互联网+教育联盟子课题-第一批
序号 |
分类 |
名称 |
概述 |
1 |
信息化教学模式 |
以语言运用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模式 |
信息时代,教师想改变传统上课方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模块为各位老师提供信息时代不同学科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方法,可根据学校需求自行选择 |
2 |
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 |
||
3 |
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
||
4 |
学生为中心的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 |
||
5 |
学生为中心的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
||
6 |
学生为中心的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
||
7 |
学生为中心的历史探究式教学模式 |
||
8 |
学生为中心的化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
||
9 |
学生为中心的化政治究式教学模式 |
||
10 |
学生为中心的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 |
||
11 |
移动平台支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
移动平台支撑下的区域网络教研模式研究 |
伴随移动手机的发展,移动设备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模块提供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类培训模式,为移动互联时代教师如何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供大家选择。 |
12 |
移动平台支撑下的个性化培训模式研究 |
||
13 |
移动平台支撑下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研究 |
||
14 |
移动平台支撑下的协同备课模式研究 |
||
15 |
移动平台支撑下教师群体实践知识分享研究 |
||
16 |
移动平台支撑下的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
||
17 |
移动平台支撑下的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
||
18 |
移动平台支撑下的教师研修共同体研究 |
||
19 |
移动平台支撑下的听课、评课研究 |
||
20 |
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课程探索 |
中小学立体化课程建设研究 |
互联网时代学校课程该如何开展,本模块给大家提供几种思路,希望能优化改进当前学校的课程开展方式。 |
21 |
名师授课代入薄弱学校课程的模式研究 |
||
22 |
实时课堂促进薄弱学校教学改进研究 |
||
23 |
数字化认知工具融入课堂的应用研究 |
||
24 |
线上、线下融合课程研究 |
||
25 |
在线课程融入学校教育的路径研究 |
||
26 |
互联网+时代的学校发展研究 |
互联网+时代的校园开放研究 |
互联网为学校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学校不再是单一的个体,学校之间可以互联,校内也可以网络化,本模块研讨互联网时代学校如何良性发展。 |
27 |
互联网+时代的新学校研究 |
||
28 |
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型学校建设研究 |
||
29 |
数字时代学校的信息化整改研究 |
||
30 |
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教育的生态系统 |
||
31 |
基于移动终端的掌上校园导览研究 |
||
32 |
数字化阅卷系统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 |
||
33 |
中小学校际远程协作学习研究 |
||
34 |
认知工具与创新教学 |
带着自己的设备上学(BYOD)研究 |
各类认知工具为教学、学习带来了帮助,本模块为那些对创新教学有兴趣的学校提供主题,共同开展研究。 |
35 |
学科个性化APP软件应用研究研究 |
||
36 |
基于微信的嵌入性学习研究 |
||
37 |
联结课上/课后的1:1无缝学习研究 |
||
38 |
STEM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
||
39 |
游戏化学习与学科整合模式研究 |
||
40 |
lego 教具促进语文学习模式研究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京师科技大厦A座3层
邮编:100875 电话:010-58805590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